今天,理工學院舉辦了一場演講題目為《如何由理工人走向專業科技人》
主講人為威剛科技的副總 陳明建
整理了大概的筆記,PO上來給沒去看的人參考囉!





基本上,演講分為三部份,第一部分為威剛科技的大致介紹,提了些公司的專長、產品介紹
、及近期的展望。
第二部份,為主題《如何由理工人走向專業科技人》的部份,從下面開始介紹,因為是隨筆
記重點的方式記錄,如果有什麼不完整、或遺漏的地方,就不好意思囉!
第三部份為同學發問的問題,放在最後面。

首先,他將重點分為兩部份,其一為「外在環境」,其二為「內在修為」。
一、 外在環境
台灣這麼一個小地方,可以在電腦相關產業上,佔有了很重要的地位,所以我們是處於不錯
的外在環境下,而外在環境的因素中,有以下幾個重要的考量:
1.選擇產業
以電子、半導體產業產業為主要考量,以這些產業為目標,進入台灣較具優勢的產業領域中,
會是很具有前途的方向。
2.進入可累積經驗的市場
拿他自己來舉例,他曾在慧亞科技工作過,那算是很早就在研發flash memory的一間公司,
在那邊待了一年多,後來到了安普科技,在擅長的記憶體領域中工作了五年,最後到威剛當
副總,算是一直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。
這邊,若你進入的產業是一個一切必須重新摸索的產業,那你可能得花很多心思在裡面;反
之,若是在台灣已有成熟技術的產業,就較佔優勢囉!
3.消費電子、通訊市場
現在可攜式產品的興起,在這個產業具有龐大的商機。以手機市場為例,是唯一(他說的)超
越PC的市場,全球每年有六億元隻手機的生產量,在裡面的眾多零組件中,只要你具有其中
某個零件百分之一的市佔率,就有六百萬件的出貨量,非常的可觀。因此,往這個方向前進,
相對的機會就多了不少。

二、 內在修為
1.語言與國際觀
這部份是台灣理工學院可能較忽視的部份。拿他自己為例,在大學後就比較沒有花那麼多的
心思在英文上,也因而費了一番苦心來補回來。
此外,他極力推薦,若家庭狀況允許,應該試著去國外唸唸看研究所,或許半年到一兩年,
透過與國外學術的交流,可以增加很多的國際視野,也會對自己的領域有更全面性的了解。
2.人人都是業務
在這邊指的業務,不見得是指到外面去推銷產品的那種業務。所要強調的部份,其實是指
「對產品了解透徹」、學習與客戶「溝通的技巧」,以及學習「被拒絕」。當你對自己的產
品有透徹的了解,就能夠很誠心的對別人介紹、推薦自己的產品,進而學習溝通的技巧、也
學著習慣被拒絕。
3.處處都需要專案管理
他說,從大學的各種專題研究中,理工學院的學生可以培養很正確的邏輯思考,並且培養獨
立思考能力。當出了社會後,各種問題或方向,都需要專案管理的技巧,透過專案的討論,
確認目的,再達成目標。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向,也是理工人擅長的一點:「邏輯能力」。
4.自高點眺望(Aim High)
培養這樣的一個能力,當你在任何情況下,都能以更高的角度來眺望整件事情。不只是「自
己覺得如此」就好,還要從別的角度來觀看「是否符合大眾需求」。舉產品設計為例,設計
了一個覺得很棒的產品,自己覺得功能上已經沒有問題,但或許跳脫個人的立場,從使用者
的需求來檢視是否合用、從主管或公司的角度來檢視是否符合期望、預算。
這邊,他舉例張忠謀為例,其實他也是像一般人一樣面對information來做決定,但他比一
般人站的點都還高,是在一個至高點來思考問題,也得到更多的information,這就是他和
一般人不同的地方。
另一個例子,則是以發展性來看。假設有個賣藥的工作機會,一個月可以賺35000元,以及
一個初階的電子工程師,月薪30000。若安於現金的多寡,貪圖額外的5000,或許會選擇
35000的賣藥的工作。但不妨將眼光放遠,若當一個工程師,穩紮穩打,將來在電子產業中
升遷的機會更多,若有長遠的眼光,則會選擇靠自己的專業,從初階的電子工程師當起,前
途不可限量。
5.執行力
他說,加入威剛之後,開始認真的感受到執行力的重要。拿一個簡單的產品設計任務為例,
若兩個人做一樣的東西,一個人能夠兩天之內完成,另一個人或許花了四天,做的也不會比
較差,卻缺了第一個人的效率。一個任務的成功,端看的是成果、速度、完整度,差了一樣,
或許就被很多人趕過去了呢!
6.知識的深度與廣度
知識的深度,指的是專業領域的熟悉度;而廣度指的是相關的產業資訊,攝取的是否有足夠
的廣度,以賦予你長遠的眼光。
拿與客戶面談為例,或許與客戶談了一個小時,真正的detail可能才花十分鐘就說完了,剩
下的時間,就是考驗你對專業的深度與廣度的時候,如何仔細的將重點介紹給客人,及讓客
人對你產生信任,就是此時最大的課題。
以大學期間的學習來說,或許與產業沒有直接的關係,卻都是研發的基礎。具有足夠的知識
深度與廣度,才能夠創造出符合趨勢的作品。
7.創新、創新、再創新
這邊強調的定義,是在強調要具有創新的思考能力,才能夠有所突破的一種思考模式。舉
I Pod shuffle為例,不只是品牌,其材料、設計感十足,其他功能更強大的MP3被超越的
原因,就是因為他們創新能力的關係。
8.累積個人資產
這邊的個人資產,指的是人脈、通路、Reputationm。他說,或許我們現在還沒辦法體會,
但人一到了三十五歲以後,這就會是很重要的一項資產。

演講的內容大概就是這些,接下來是同學問的問題。

Q: 光電產業有可能等到我們這些人唸完大學、研究所後就開始沒落嗎?
A: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,在求學期間,就可以多關心整個產業的環境、及市場的變化。而,
當你考上研究所時,最重要的就是練習寫論文,這是個很重要的訓練。

Q: 大陸的企業興起,關於大陸的企業環境,台灣該如何定位?
A: 在問這一個之前,先考慮一個更直接的問題:你是否會去大陸工作?如果你沒這個打算,
就不用思考這個問題了。基本上,比起研發能力,大陸跟台灣比起來絲毫不會遜色,但是我
們的優勢就是在「自由思考能力」與「國際觀」上面。
在思考大陸市場之前,先觀察觀察國際市場,在來檢視大陸的市場吧,這樣你會有更完整的
視野。

Q: 從哪蒐集information來確立產品走向?
A: 平時就有訂閱電子報,以及多去涉獵產業的商品趨勢。以他們威剛為例,都會很清楚同
業間的資訊。在研發時也會先確立目標,以人們的需求為優先,別被模糊焦點,如之前提過
的重點一般,從高點眺望,發揮產業觸覺、嗅覺、及培養sense。

Q: 像我們畢業後,應該都是從基層的工程師當起。如何才能有工程師的優勢?
A: 在挑選公司時,就可以找些制度較完整的大公司,這些完整的制度會是一個很好的助力,
讓你清楚自己的目標。首先,先把自己本位的任務給做好,進而去爭取、負擔責任(才能獲得
更大的case)(若有人是寧願整天做研發的工作就算了),在每個任務來之前,都做好
well prepare,並且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,也學習行銷、專案管理方面的知識等。這些,
都是培養自己優勢的好方法。

Q: 科技產業&學術人才,如何去平衡?
A: 這是個關於產學合作的問題。學校中學的理論看似與畢業後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,但在
學校所學的理論都是一切的Basic。比如說,有些教授與企業有產學合作,這些都會是很好的
機會。若是你的研究論文具有企業產品的商業化潛力,就很有機會被企業拿來當做研發的方
向!

Q: 關於去企業中的面試,有什麼建議的方向嗎?
A: 基本上,他不是很喜歡用fresh men,但對於面試時,還是有一些不錯的建議方向。在
面試之前,可以多了解那間公司,並且最好是對那間公司有興趣,真的想要進入那間公司任
職才行。千萬別想著「這只是一場面試」,這會讓你喪失很多的動力。
一般來說,通常會問的問題是:「為什麼選擇這間公司?」、「有什麼人生規劃(這時問的
方向包含了”若進入這間公司之後的中長程計畫”)」、「你對這間公司的認知有多少」等
問題。
他強調一個部份的想法,若是「公司想要你這個人才」,那麼他給你的薪水絕對高於那種
「向這間公司求職」的人!

Q: 行銷業務也要從工程師做起嗎?(這一個問題有點忘記確切的問法,不好意思!)
A: 基本上,行銷業務也是要熟悉產品,並且要具有熱誠、誠懇、喜歡交朋友的個性(但這
部份要看人格特質!),不見得是指「每個工程師都要當業務」,而是「若擁有這些特質,
將有更好的機會」。

問題大概就到這些,而演講也就在理工院祕的致詞中結束!
大約一個半小時的演講內容大致如此,有些內容還蠻有用的,大家就參考看看囉!





可愛的威剛隨身碟,他們就是靠這具有特色的專利&設計,使的他們的產品與眾不同!



心得
覺得是一篇蠻不錯的演講,有得到一些有用的概念。只是,方向似乎都著重在「電工」學
院的部份,相較之下,對於資工系的資訊部分幾乎沒什麼著墨。
關於面試、內在修養的地方,應該還有很多可以慢慢消化,好好吸收囉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jojo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